板式換熱器彈性密封墊的軟化與壓力和溫度有關,當密封墊失去彈性后,換熱器會出現滴漏。
在墊片式板式換熱器中,為了解決因密封墊老化而引起的滴漏現象,允許對換熱器進行密封性能調節,即再次擰緊組合板式換熱器的螺栓,調節各個換熱器之間的彈性密封墊的壓緊力,解決滴漏問題。
在有這種功能的換熱器的銘牌上,一般都給出了允許最大夾緊值和最小夾緊值。對于新的換熱器片組,應使用最大的允許夾緊值進行連接固定。視每組換熱器片的數量多少,可以一次或者多次調整換熱器的擰緊力,每次擰緊時,可以將螺母擰進去3mm,并在擰緊過程中始終注意調節片的應力情況,而且,只允許對無工作壓力的換熱器,在室溫條件下進行擰緊力的調整,防止滴漏。 對于在銘牌中沒有給出應力調節范圍的板式換熱器,一般在零件圖中給出了夾緊數值,在擰緊這類板式換熱器時,擰緊力矩無論如何不應低于圖紙規定的數值,因為它與板式換熱器的組裝質量、組裝變形有關。在擰緊力矩達到規定數值的要求時,則可有計劃地對彈性密封墊進行更換。對于在重要的生產設備中和腐蝕介質中使用的板式換熱器,建議有一套備用的密封件。倉庫溫度18℃時,在透明塑料包裝中,板式換熱器的密封件可保存3年左右。
密封件的固定: 原則上,密封件的固定分為粘接固定和非粘接固定兩大類。密封墊的形狀應與板式換熱器密封處的形狀保持一致。必須指出的是粘接式的固定方法不對密封功能產生任何作用。
(1)傳熱系數高
板式換熱器由于不同的波紋板相互倒置,構成復雜流道,使流體在波紋板間流道內呈旋轉三維流動,能在較低的雷諾效(~般Re=50~200)下產生紊流,所以傳熱系數高,一般認為是殼管式的3~5倍。
(2)對數平均溫差大,末端溫差小
在殼管式換熱器中,兩種流體分別在殼程和管程內流動,總體上是錯流流動,對數平均溫差修正系數小而板式換熱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動方式,其修正系數通常在0.95左右。
此外,冷、熱液體在板式換熱器內的流動平行于換熱面.無旁流,因此使得板式換熱器的末端溫差小,對水一水換熱可低于1℃,而殼管式換熱器一般為5℃。
(3)占地面積小
板式換熱器結構緊湊,單位體積內的換熱面積為殼管式的2—5倍,也不象殼管式那樣要預留抽出管柬的檢修場地,因此實現同樣的換熱量,扳式換熱器占地面積約為殼管式換熱器的1/5—1/10。
(4)容易改變換熱面積或流程組合
只要增加或減少幾張板片,即可達到增加或減少換熱面積的目的;改變板片排列或更換幾張板片,即可達到所要求的流程組合,適應新的換熱工況,而殼管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幾乎不可能增減。
(5)重量輕
板式換熱器的板片厚度僅為0.4~0.8mm,殼管式換熱器的換熱管厚度為2.0--2.5mm,殼管式的殼體比扳式換熱器的框架重得多,板式換熱器一般只有殼管式重量的1/5左右。
(6)價格低
采用相同材料,在相同換熱面積下.板式換熱器價格比殼管式約低40% ~60%。
(7)制作方便
板式換熱器的傳熱板是采用沖壓加工,標準化程度高,并可大批生產,殼管式換熱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。
(8)容易清洗
框架式板式換熱器只要松動壓緊螺掛,即可板開板柬,卸下板片進行機械清洗,在需要經常清洗設備的場合使用十分方便。
(9)熱損失小
板式換熱器只有傳熱板的外殼板暴露在大氣中,因此散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,不需要保溫措施。而殼管式換熱器熱損失大,則必需保溫。
(10)容量較小
是殼管式換熱器的10% ~20%。
(11)單位長度的壓力損失大
由于傳熱面之間的間隙較小,傳熱面上有凹凸,因此比傳統的光滑管的壓力損失大。
(12)不易結垢
由于內部水流湍急,不易結垢,其結垢系數僅為管式換熱器的1/3~1/10。
(13)板式換熱器采用密封墊密封
工作壓力一般不宜超過2.5MPa,介質溫度應低于250~C以下,否則有可能泄漏。
(14)板片間間距
由于板片間通道很窄,一般只有2—5mm,當換熱介質含有較大顆?;蚶w維物質時,容易堵塞。
內蒙古天巨鑫能源技術有限公司
電話:400-618-0471
0471—4902989
手機:13074763022
地址: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金山開發區110國道南晟泰熱力公司西
郵箱:nmgtjx@126.com